钢结构同舟讲坛第八期 | 何敏娟教授、李征研究员共话胶合木结构、钢木混合结构
发布时间:2022-09-30       

2022年9月27日晚19:00,由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南京达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协办的钢结构同舟讲坛系列公益讲座第八期隆重开讲。和往期不同的是,这期讲座首次试水了一期讲座两个话题的模式,节奏更为紧凑,内容更加详实,由何敏娟教授作了现代胶合木结构关键连接节点性能的报告、李征研究员作了装配式多层钢木混合结构体系研发的报告。


本期讲座以线上直播形式呈现,同时作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高等讲堂,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频号同步直播,实际累计观看人数达1304人。


何敏娟教授介绍了现代胶合木结构的发展背景和结构特点,基于不同结构形式提出了几种关键连接节点;针对胶合木框架结构中梁柱连接节点承载力不高、刚度低等问题,提出了自攻螺钉增强、预应力套管螺栓、预应力钢帽耗能等多种新型连接技术,并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阐明性能提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一些节点的长期性能试验,并通过分析预测受力性能的衰减趋势;针对胶合木大跨度空间结构,研究了单层木网壳多构件交汇节点、构件半搭接接长连接节点、双层木网壳双向交汇节点等多种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通过试验揭示其承载能力、刚度及破坏特性,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加强措施;最后根据研究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胶合木结构,受力合理的节点形式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实现结构的高效装配。


李征研究员介绍了钢木混合结构这一类新型低碳结构体系。为了充分利用钢材的高承载性以及木材刚度重量比高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多层钢木混合结构体系。在钢、木之间可以按需设置耗能装置,达到降低结构震后损伤的目的。他介绍了该类结构的概念设计、关键连接和抗侧力体系拟静力试验、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结构数值建模方法、主余震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损伤控制设计。并指出:提出的钢木混合结构预制装配化程度高、钢木互补性强;配合可恢复功能技术,主体结构经历多次强震后基本无需维修即可再度投入使用,具有很好的抗震韧性,在地震区多层乃至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家木结构标准规范管理组负责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欧加加高工,上海宝钢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沈佳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何天森副院长等嘉宾参加了本次讲座。交流讨论环节热闹非凡,大家踊跃提出问题,两位报告人针对提问给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轮流释疑解惑,参会人数不断攀升,整场报告气氛非常热烈。


【视频回顾】何敏娟教授、李征研究员共话胶合木结构、钢木混合结构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2016 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教育部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