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 “工业上楼与智造空间”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02-03   浏览次数:10    

随着国家制造强国与城市更新的战略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土地短缺和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为破解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19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明确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各类主体参与智造空间建设,并提出力争三年推出3000万平方米的目标值。

基于此背景,由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同济绿建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建筑智能工业化》编辑部承办的主题为“工业上楼与智造空间”研讨会,于2024年1月27日召开。本次会议,邀请政产学研各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旨在响应政府政策号召,汇聚同济强势学科力量,发出同济声音,形成针对性的集成解决方案,共同探讨工业上楼和智造空间的未来,以及如何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创造更多上海标准和上海范式,贡献同济的力量。


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邀请工业上楼及相关领域的九位嘉宾,围绕“工业上楼与智造空间”主题,从政策理论到工程实践分享前沿思考,为大家带来一场多角度多维度的思想盛宴。

在研讨会上,首先由市经信委和资规局有关领导专家,就“上海市‘工业上楼’的探索与实践”和“上海产业用地规划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两个问题进行了发展进程的介绍和相关政策解读。经信委的专家指出工业上楼的未来发展主要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三个角度切入。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质”的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资规局的专家介绍上海2035总规批复后,产业用地规划管理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利用阶段,通过制度保障不断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提高产业用地绩效、推动存量用地转型,充分保障了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上海近期主要在融合用地和工业上楼两个方向上探索。


报告1

上海市智造空间设计指引编制及评审情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主要从宏观背景、指引编制、评审认定及上海政策等方面探讨工业上楼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在上海的发展前景。其中智造空间设计指引共五章,四十一条,涵盖总则、园区设计、产业用房通用设计、细分产业上楼适应性要求、政策支持等内容,更加规范工业上楼项目的设计实施。另外牛斌从产业目录、空间载体资源保障、城市更新与二次开发等方面介绍上海对于工业上楼的政策。关于重点产业区域城市更新,介绍要构建“1+X+1”的重点产业区域城市更新机制。


报告2

高性能多层钢结构体系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国强提出了工业上楼的高效结构解决方案——高性能多层钢结构体系,在工程技术方面助力工业上楼的发展。高性能结构体系主要由高性能组合竖向构件、梁-柱半刚性连接、高性能减震抗侧力系统,具有弹性承载、高延性、减震、高效的特点。此外,李国强介绍相关技术积累和设计算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该结构体系在工业上楼工程项目中的适用性。


报告3

工业上楼结构设计初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结构总工包联进主要从工业上楼的政策背景、结构特点剖析与对策、工程案例解析、问题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展开,详细分享了工业上楼结构技术方面的难题及解决方案的思考。包联进对工业上楼厂房结构设计特点剖析:建筑形体长宽比大、高宽比小、形体规则,柱网均匀;结构特点为超长、高层高、重载、无地下室、楼盖振动。基于其结构特点,包联进结合项目实例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报告4

从产业社区营造看“工业上楼”的苏州实践


启迪设计科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建筑师潘磊主要从纳玫格总部园区和姑苏智谷两个苏州的工业上楼工程实践展开,分享了项目设计的生成过程以及诸多实践的创新火花。在纳玫格总部园区项目中提出用M0的思路做M1,进行了容积率研究、城市形象研究等一系列场地研究和政策、市场、产业、资本等综合研究,得出“工业上楼”这一解决方案。姑苏智谷项目是M1+M0的工业上楼模式,经过多次产品迭代才得出最优解,其六大产品类型包括可转让厂房、不可转让厂房、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可转让研发、不可转让研发、配套性生活设施等。


报告5

高适应性的设计——深圳人才安居集团龙华工业上楼项目


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严庆平从项目概况、产业市场定位、多方案推演、设计策略、规划分析、功能分布、产品设计、立面设计等角度详细介绍了深圳人才安居集团龙华工业上楼项目。该项目具有高密度、大体量、高容积率、高适应性的特点,其高灵活性的设计理念和全生命周期规划折射了深圳华汇近年来在大湾区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6

工业上楼的思考和实践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江基于从已完成的针对不同行业的工业上楼项目,讲述总结了细分产业解决方案。报告从关于工业上楼的个人思考出发,提出了新的模式会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空间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土地供给有限,工业产值占比高的地域更为突出。王江重点从平面和纵向交通设计角度,解读了工业上楼设计专题研究总结。最后,报告还介绍了关于低碳设计的思考,包括采光与节能的关系等设计实践。


报告7

共享建筑视角下的工业上楼思考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原院长李振宇教授介绍了从共享建筑学的视角看待工业上楼问题。报告从共享建筑的类型、方式、形式、管理延伸出共享理念对工业上楼的启发以及共享视角下的工业上楼思考。李振宇用“起、承、转、合”四字作了精彩概括,即:起——工业上楼缘起“先发城市”工业用地和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需求;承——工业上楼继承了现代主义建筑成果,推动建筑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发展;转——工业上楼依托新技术新产业,向“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的转型;合——工业上楼对政策和市场、部门和单位、厂区和城市的融合关系提出了新挑战。李振宇教授压轴登场并作为主旨报告环节的主持人,简要对报告部分作了小结:工业上楼有鲜明的政策性、地域性、行业性和经济性要求,要以高密度功能混合为土地利用方式,以上下游互动为产业布局导向,以垂直叠加为空间组织方式,以装配化建造为技术体系基础,以智能化为防灾管理保障。工业上楼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等待我们去一一面对。


圆桌研讨


二十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就工业上楼展开圆桌研讨。各抒己见、思维碰撞,诸多思想火花引发我们的思考:

(1)发展工业上楼面临的挑战,如成本问题、产业融合问题、新的技术集成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人生产舒适度的问题、废气废水处理问题、环境营造和能源供给适配的问题;

(2)发展工业上楼的重点,如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舒适性以及如何保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3)面向未来智造的“四智”,即智叠、智享、智融、智控;

(4)此外,工业上楼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


特别预告


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举办工业上楼主题峰会。

《建筑智能工业化》杂志2024年第1期以“工业上楼”为主题,聚焦工业上楼从政策到实践的发展,敬请期待!


Copyright©2016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