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讲坛第30期 | 伊利诺伊大学Larry Fahnestock教授谈新型钢结构体系抗震韧性:钢框架-脊柱-力限制节点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11    

2024年11月13日10:00,由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和高性能钢结构国际研究中心(HiPerSTEEL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协办的钢结构同舟讲坛系列公益讲座第二季(国际知名学者季)第十七期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Larry Fahnestock教授作了钢框架-脊柱-力限制节点结构体系研究进展的报告。

本期讲座由同济大学董柏平研究员主持,以线上直播形式呈现,同时作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高等讲堂,Zoom会议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频号同步直播,统计观看人数达712人。

抗震韧性要求保护建筑物及其功能设施和居住者,特别是关键设施。Larry Fahnestock教授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开发了基于实用结构组件的新型结构体系,旨在提升钢结构抗震韧性和建筑功能的连续性,该系统包括柔性钢框架体系、刚弹性脊柱结构和框架-脊柱力限制连接节点(FLC)。该框架-脊柱-FLC结构体系旨在经济地控制建筑物的地震响应,防止因楼层加速度和层间位移等性能指标过大引起的损伤。在该结构体系中,经济的钢框架作为主要抗侧力体系,承担了大部分水平力,可通过控制非线性响应来耗能,并提供持续的正侧向刚度;刚性脊柱使得结构响应沿建筑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并防止薄弱层破坏机制;FLC可减小结构的高阶模态响应,并提供附加的耗能能力。该结构体系主要适用于新建建筑,也有潜力应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本报告概述了目前研究进展,包括对采用框架-脊柱-FLC体系的医院建筑进行的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该医院建筑设置了真实的非结构构件和医疗设备,足尺试验显示层间位移和楼板加速度降低,上述结果验证了新体系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听众在交流讨论环节向Larry Fahnestock教授提出了一些问题,得到了详细解答,大家对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讲座圆满结束。


视频回顾│同舟讲坛第30期Larry Fahnestock教授谈新型钢结构体系抗震韧性:钢框架-脊柱-力限制节点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Copyright©2016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