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祖炎专项基金”2025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2025-05-06   浏览次数:13    


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34月获国家科技部立项【编号:2012FU125X12】批准,于20179月通过专家组验收,20183月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专家组验收结论【国科发基[2018]64号】,同意“中心”正式运行。“中心”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机械、信息、管理等相关学科并联合国内相关骨干企业共同建设。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设立开放课题,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


1. 资助范围

开放课题紧密围绕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资助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本年度开放课题拟资助一般课题2项和定向课题5项,研究内容如下:

(1) 节点柔性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技术体系研发

开展有别于传统现浇刚性连接节点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剪结构技术体系的研究开发,包括预应力、钢骨或牛腿等柔性或半刚性框架节点连接构造技术,相应的竖向及水平荷载传递机理及设计计算理论方法,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布置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等,为节点柔性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简化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及施工安装工艺,提高施工效率,促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化、工业化生产。

(2) 工程结构BIM平台关键技术

研发适用于工程结构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BIM显示平台,能够高效、流畅地处理大规模、高复杂度的三维模型数据。采用三维实体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实现工程结构三维实体的快速拼装和建模。针对工程结构中各类异形实体和复杂曲面研究其空间造型技术和平面展开算法。研发由三维实体至二维平面的通用绘图和标注系统,提高工程结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平台和软件信息实现与现有主流工具平台的交互。

(3) 预制墙板竖向钢筋不连接剪力墙抗剪抗滑移性能研究(定向)

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差、装配率低的问题,开发钢筋错位连接的预制墙板竖向钢筋不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围绕该体系下剪力墙的抗剪抗滑移性能,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揭示水平拼缝抗剪抗滑移性能的主要设计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案,建立剪力墙抗剪抗滑移设计理论或方法,实现工业化建造体系迭代升级与产业推广。

(4) 基于足尺模型试验的HFR-STC钢混组合梁关键技术研究(定向)

研发一种新型HFR-STC钢混组合梁,为验证关键受力断面的力学性能、优化装配式结构设计,开展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根据仿真分析以及场地限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足尺模型方案,测试关键断面及剪力钉连接构造的应变与位移,探明HFR-STC钢混组合梁力学性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5) UHPC材料优选与配比优化技术研究(定向)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配比复杂、常温养护下力学性能稳定性不足等问题,系统揭示关键组分(硅灰、钢纤维、减水剂等)对UHPC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调制高抗压、抗弯拉强度的UHPC配比。突破常温养护工艺标准化技术瓶颈,开发适配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制备方法,同步建立涵盖材料性能-工艺参数-工程应用的数据库,推进UHPC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6) 超高层建筑垂直运输安全识别与风险防范技术(定向)

针对超高层建筑在型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在运行过程中的设备安全的安全计算、设备及结构安全设施的监测、预警研究,解决超高层设备及结构的安全防范问题;针对吊装过程中人员的危险状识及吊索及被吊物的危险状态进行识别与防范技术研究,并给出警报及限制措施,解决复杂环境垂直吊装过程因人的行为因素及吊装物状态造成的吊装效率降低和安全风险增加的难题;针对吊装过程中摆幅过大造成的构件不安全状态及对既有建筑物的碰撞风除研究自主减幅技术,以解决吊装过程中因构件摆动过大造成的吊装降效、消除构件对已有建筑损坏的隐患等问题。研究解决复杂环境下大型设备的安装与运行风险大等难题,有利于提升吊装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推动超高层核心技术体系的升级。

(7) 节段预制装配式桥梁关键技术(定向)

研发适用于节段预制装配式桥梁的新型连接节点与高效建造技术,探究其在各类荷载工况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剖析节段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构件或连接节点的受力机理,揭示其在设计、施工和服役阶段结构响应的内在规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设计参数,实现节段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性能的提升,降低建造与维护成本,推动节段预制装配式桥梁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与高质量发展。


2. 申请资格

对一般课题,凡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外单位(同济大学以外)科研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198511日以后出生)均可提出申请。对定向课题,原则上优先接受中心合作机构的人员申请;对于合作单位有初步指定的课题,经中心组织协商、前期和资助方达成合作意向的合作机构外的人员,可开放申报通道。申请人应与中心固定团队成员合作,项目组至少有一名中心固定团队成员参加。申请人应得到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同意,获准资助的课题研究人员应围绕开放课题要求开展工作欢迎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申请开放课题。


3. 资助金额

2025年度开放课题拟资助课题数为7项,其中一般课题(方向12)资助金额为7.5万元/项,定向课题(方向3-7)资助金额为20万元/项。


4. 实施期限

每个课题实施期限为两年,即202591日至2027831日。


5. 考核要求

中期阶段需提交中期总结,课题到期后,“中心”将进行结题验收。一般课题结题验收基本要求为授权或申请接受公开不少于1项发明专利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或立项编制1本国家、行业或团体技术标准(至少完成征求意见稿);或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或接受待发表不少于2篇论文。定向课题结题验收要求由“中心”、资助方协商确定。

用于开放课题结题验收的成果,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标注。未按规定标注的,结题验收时不计入成果。具体规定见附件1《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6. 实施与管理

自课题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课题负责人应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课题资助经费决算;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和成果证明材料。如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课题负责人应当于课题资助期限届满9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具体规定见《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7.申报程序

(1) 申请人在申请前应仔细阅读申请指南和《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2) 一般课题遵循面向社会、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原则;定向课题遵循成果导向、技术先进的引导原则。

(3) 申请人根据申请指南中2025年度资助方向填报申请书,经依托单位同意并签字盖章后,向“中心”办公室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4份,并将申请书扫描件及相关材料的电子文件(PDF格式)发送到“中心”办公室邮箱。注意纸质申请书与申请书扫描件的内容应严格一致。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见附件2

(4) 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时间为2025630日,逾期不予受理。最终评审结果将于20258月底发布。

(5) 拟资助的课题在接到立项通知书后需提交纸质任务书(签字盖章版)一式4份,并按照任务书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开放课题任务书模板将与立项通知书一同起发放。


8.其他

(1) “中心”办公室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李艳,13808206416(微信同号)

E-mailliyan0714@tongji.edu.cn

(2) 材料寄送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衷和楼2014室(邮政编码200092




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556



附件1:开放课题管理办法.pdf

附件2:开放课题申请书.doc




Copyright©2016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