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下午,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预验收会议在沪西平台(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一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何斌教授主持,邀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部主管张帆、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技术总工侯兆新、、财务处副处长韩振、设备处科长徐轶、资产处公房管理科科长秦顺生、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蒋欢军、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訚耀保等参加。预验收会议开始前,与会专家和领导参观了“中心”的成果展厅、新建试验室以及办公场所。
预验收会议上, “中心”主任李国强教授首先汇报了“中心”建设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随后,李元齐教授、管仲国副教授、刘广军副教授、张其林和王广斌教授先后汇报了“中心”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装配式工程结构、装配式施工装备与工艺、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等几个方面的技术研发及成果。
与会领导和专家组在听取了汇报并审阅验收材料之后,对中心建设任务的完成及所取得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后期迎接正式验收的准备工作从验收流程及要求、汇报材料要求和准备、中心能力建设和影响力情况说明、财务要求、平台建设及设备管理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客观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中心”于2013年4月获科技部批准【计划编号:2012FU125X12】,依托同济大学“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3个国家重点学科并联合国内相关骨干企业共同建设的,从事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研发基地和校企合作开放平台。目前,“中心”设立了装配式钢结构研究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室、装配式木结构研究室、再生可拆装结构研究室、装配式地下结构研究室、装配式桥梁研究室、装配式施工装备及工艺研究室、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室、装配式建筑管理技术研究室共9个研究室;建立了杭萧沈祖炎院士工作站等3个院士工作站;设立了中建—同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合作研究基地;建成了建造装备测试平台等4个校企共建试验平台;成立了上海同济绿建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心”技术转移的法人代表机构,从事建筑与土建结构工业化建造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交流推广等活动。
在建设期间,“中心”承担相关重要研究课题47项;形成共性技术22套、标准化系列化部品25种以上;完成专用制备12套、相关施工工艺7项;形成相关专利76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4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相关标准20本,图集1本,导则1本,软件著作权5项;完成示范项目20余项(其中,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大于306.3万平方米,装配式桥梁示范工程超过20.0千米);相应施工工艺在40余个大型工程上得到推广应用,产值1.36亿元;实现技术服务费4227.181万元;技术专利转化13项,技术转让费1422.5万元;实现技术成果转移项目8项以上;培养相关研究生158名,学科带头人与高级技术人员159名;举办研讨会或培训班18次,年均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超300人;举办13次国内或国外工业化建造技术交流会;新建校企技术合作中心7家,校企共建试验研发平台15个;建成产业基地7个,产业规模5.854亿元;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本领域技术合作密切企业的总产值新增21.1171亿。
“中心”的技术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并在上海泰禾虹桥住宅小区、中南集团总部宿舍大楼、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的宝业万华城、上海迪士尼员工宿舍、索契冬奥会运动员宿舍、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117大厦、河南电视塔、扬州万科花园28#商业楼、上海嘉闵高架、东海大桥、上海长江引桥、苏通长江大桥、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钢结构安装、港珠澳大桥、大连湾海底隧道、上海中心大厦健康监测等一大批重要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关键词:中心,预验收
Copyright©2016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