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下午,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陈飞率队参访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业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展开交流,共同探讨装配式相关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中心主任李国强教授接待了来访一行。
参访团队由陈飞董事带队,成员包括生产技术部主任刘燕平、变电事业部经理俞辰颖以及主任工程师吴祖咸。中心副主任李建中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潘钻峰教授,谢强教授、郭小农副教授等参加技术交流。交流会由中心主任助理罗金辉副研究员主持。

中心主任李国强教授对来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系统介绍了中心的组建背景、运行机制、任务目标、团队分布等情况。重点强调了中心的重点任务:装配式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期待在技术转化与落地方面继续得到华云电力等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

陈飞董事表示,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在输变电设计、咨询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有优势,面向变电站“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迫切,前期与中心的合作成果对装配式变电站结构设计、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期待继续与中心携手合作,破解输变电全产业链协同、全生命周期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中心主任助理罗金辉副研究员对中心27个技术团队的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向与会嘉宾作了具体介绍,系统展示了中心近年来的研发成果与亮点工作。

谢强教授以“电网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抗风、抗震与抗冰”为题作专题分享,通过对灾致损伤的案例调查、影响机理分析、力学评估、试验、加固与改造、防灾监测与预警探索、成果应用案例等,展示了团队近年来围绕输电线路抗风研究、输电线路杆塔抗震与抗冰研究、变电站换流站设备及抗震研究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对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支撑作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新型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潘钻峰教授分享了同济大学新型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研究院的相关工作进展及成果,并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土木工程学科的智能化转型。

中心副主任李建中教授介绍了有共性且在工业化技术应用更广泛的装配式桥梁及其抗震性能方面的经验,以期为输变电建设领域工业化转型启发新的思路。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刘燕平详细阐述了企业现阶段的技术需求,包括:0m以下地下基础装配式技术应用、再生材料应用、AI智能化设计、全机械化应用等。希望依托中心的技术优势,推动电网与输变电建设、光伏支架和组件的检查监测、加固及其抗风、抗冰新技术应用等等。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成员就具体问题展开磋商,涵盖输变电工程在建设和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安装流程的精细化、技术标准编制、联合成果申报等议题。会上,双方对基于绿色和安全战略指引,共同开展前端基础研究、提前谋划储备相应技术、强化成果应用与转化达成共识。
参访一行还在潘钻峰副院长和郭小农副教授的带领下,参观调研了同济大学结构试验室、风洞试验室,直观了解了同济大学参与的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在抗震减灾方面的技术贡献。(通讯 | 中心办公室)
Copyright©2016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