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21:00,由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和高性能钢结构国际研究中心(HiPerSTEEL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协办的钢结构同舟讲坛系列公益讲座第三季(工程设计大师季)第四期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LEED®建筑设计与施工认证专业人员、SOM合伙人Mark P. Sarkisian作了结构钢对建筑创新的重要贡献的报告。

本期讲座由SOM副总监、资深结构工程师李兆凡主持,以线上直播形式呈现,同时作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高等讲堂,Zoom会议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频号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2254人。
19世纪末,结构钢被首次应用于大型建筑项目后,因其强度高、可预制大型构件、安装快速等特性,迅速成为建筑工程中重要且广泛使用的材料。自此之后,世界上众多高难度的高层建筑均采用结构钢建造。如今,结构钢在建筑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包括纯钢结构的项目以及混合采用多种材料的项目,尤其是使用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钢结构不仅在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在设计上也更加注重延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讲座回顾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包括早期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Home Insurance)、信实大厦(Reliance Building),以及后来的纽约帝国大厦、约翰・汉考克中心和威利斯大厦等,皆体现了钢结构在超高层领域的潜力。讲座还分享了几个SOM的当代实践项目,包括采用世界最高钢板剪力墙结构的天津环球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的北京新保利大厦;外部交叉网格结构的北京保利国际广场,以及混合结构415米高科威特阿尔哈姆拉大厦(Al Hamra Tower)。未来,钢结构应用将迈向新高度。以北京保利国际广场为代表,新型设计方法将深度挖掘结构钢潜力。同时,抗震技术迎来革新,Pin-Fuse 系统通过机械耗能机制,显著提升建筑在强震中的安全性,为钢结构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交流讨论环节,大家踊跃、积极地向报告人提问,均得到了细致解答,整场讲座干货满满、气氛热烈。有6位提问并参与互动的幸运观众获得了主讲人Mark P. Sarkisian的著作中文版。
【视频回顾】钢结构同舟讲坛第37期Mark P. Sarkisian:结构钢对建筑创新的重要贡献
Copyright©2016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